Search

2017 年出版的《野鳶尾》​
當時受邀為其中一首詩寫了一篇東西​
收在詩集附贈...

  • Share this:

2017 年出版的《野鳶尾》​
當時受邀為其中一首詩寫了一篇東西​
收在詩集附贈的別冊​
作者露伊絲.葛綠珂前幾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​
雖然這本書我到今天還沒讀完 (#不需要講出來!!!)​
但居然蹭得到諾貝爾的熱度,必須推~​

----​

◍◍◍​
〈晨禱〉 Matins ◎露伊絲‧葛綠珂(Louise Glück)​

遠不可及的天父啊,當我們初初​
被逐出天堂,祢創造了​
一個複製品,一個就某種意義而言​
異於天堂的地方,讓我們​
學些教訓,除此​
兩邊就一模一樣:都很美​
美得無可選擇——問題是我們​
不懂要學甚麼教訓。被孤獨留置著​
我們相互耗損。黑暗的年頭​
相繼而來;我們輪番​
在花園勞動,眼眶滿溢​
最初的淚當花瓣如霧​
迷漫大地,有些​
暗紅,有些染上肉色——​
我們從不想念我們曾經學著​
去朝拜的祢,只知道​
人的天性不會僅僅去愛​
那懂得回報愛的​



▎深情的怨訴──關於〈晨禱〉(《野鳶尾》p.19)​

對這首詩裡的園丁來說,禱告是深情的怨訴。​

我們被無端拋擲到世上,透過宗教、金錢、愛慾、成就、夢想……編織了密如蛛網的人生意義,但最終,仍然覺得沒有意義,仍然覺得自己被虛無吞沒至死。​

儘管神似乎如此無情冷漠,但園丁沒有選擇另一個更簡單,甚至可能更合理的解釋:沒有神,一切存在只是物質的隨機排列。​

他選擇了埋怨神。無神論者沒有抱怨神的必要,只有神先在了,才需要說些什麼。園丁的怨懟,像情人間的藕斷絲連,即便疑神,也是飽含企盼的情話。神,為什麼拋棄我,神,為什麼不告訴我,甚至是,神,為什麼不接我電話?​

或許是因為這世界美得那麼無可置疑,與天堂幾乎,一模一樣,無論如何,他想,電話那頭,不可能只是空號吧?​

我欲觸及而不可觸及的天父,將我放逐至此,茫然無措,只能在花園裡無來由地連年勞動。然而,在這孤獨而磨人的時光中,卻發現花朵不經意開滿大地。​

或許這就是線索,我們不為什麼地去做,花不為什麼地開落。​

園丁看顧花草的身影,在葛瓅珂的詩中與造物者隱隱重疊。​

園丁心中「人的天性」,是「不會僅僅去愛/那懂得回報愛的」,換句話說,可以無目的、無條件地去愛。​

換句話說,像神那樣去愛。園丁在人身上看到的,是神性,而這神性的一瞥,其實消去了他與神的距離。人如此美好嗎?非常令人懷疑。可是他看到了。即使人的身上有百分之九十九都爛透了,但他看到了那百分之一。也許這百分之一正是人身上唯一真實的,永恆的。​

「『學著』去朝拜的祢」,意味著崇拜是人工的、外加的,愛才是本有的。漫畫《死神》的名句不是這樣嗎:崇拜是距離理解最遙遠的情感。我們不會因為對神的崇拜,而與神更親近;而是因為「像神那樣」,即刻就與神同在。至於是否把神忘得一乾二淨,無關緊要。​

或許並不真有某個「教訓」必須學到才能重返天堂。會不會那差異只是空想,而這裡其實就是天堂?​

甚至會不會,那個遙遠負心的天父只是幻覺,而我們從未與神分離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作品發表、閱讀觀影分享。著作:《有些影子怕黑》、《白童夜歌》。譯作:《當你來到幸福之海:卡比兒詩選》
View all posts